为学习贯彻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风景园林的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和科技应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微信公众号开通【科创前沿】栏目,展示风景园林科研动态和最新成果,欢迎相关单位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
本期介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成玉宁教授牵头的“生态与形态融合的数字景观规划设计创新与实践”科技创新成果,供业内外交流学习。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驱动了城乡环境巨变,给人居生态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与挑战。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一方面,建成环境生态问题频发、绿色基础设施缺失、规划与管控失调等问题日渐突出,成为风景园林等人居环境类学科攻坚克难的新课题;另一方面,基于经验科学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侧重感性认知与对形式美感的追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呼唤在保留并传承人本关怀与审美的基础上,系统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规律,用新方法与新技术丰富并拓展风景园林艺术的表现魅力与方法。因此,践行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风景园林事业的核心任务,“智慧生态风景园林”成为城乡人居生态景观环境建设的新动能。
“生态与形态融合的数字景观规划设计创新与实践”以服务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为宗旨,以定量辅助定性、解决复杂系统问题为出发点,以统筹实现人居环境多目标优化为途径,致力于定量揭示、描述作为复杂系统的景观环境,并应用于景观环境评价、规划设计、营造管控及可持续发展。科学为用,在确保生态安全基础上,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利用;艺术为体,在实现功能的同时,营造形态优美、内涵丰富、具有时代精神的景观环境,寻求两者的有机融合。重组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动态,从景观生境数据采集、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到土地生态敏感性与用地适宜性评价;聚焦空间形态,从景观空间单元与序列调控、复杂空间形态建构,到景观环境色彩调控;创新设计平台,从景观环境系统的数字孪生、参数化交互式动态反馈设计,到景观环境人性化设计等。
该项目经长期研发,创建了生态优先与空间艺术融合的参数化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形成基于生态优先的景观规划设计逻辑钢结构制造、基于定量辅助定性的景观规划设计法则、遵循生态与形态协同的景观设计机制,并形成了系统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下的风景园林信息采集、分析评价、规划设计系统方法与成套技术,实现了人居环境生态与形态的协同发展。
该科研成果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18项、出版国内外首部《数字景观:逻辑•结构•方法与运用》等专著、教材与文集31部,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项42项。连续举办了5届数字景观国际研讨会,建成了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项目组主要成员:成玉宁、杨锐、郑曦、刘晖、李哲、袁旸洋、陈烨、徐宁、成实、黄德军、汪洋、樊益扬、王雪原、杨静、谈方琪、樊柏青、方煜昊、侯庆贺、赵天逸、周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钢结构制造钢结构制造钢结构制造